文/ Janet

分享

校園霸凌事件

小兒四年級放學後的某天下午,我坐在旁邊陪他寫功課,接到隔壁班家長來訊 PO 她孩子額頭上的傷,她斥責我兒不但打了他兒,還將他兒的眼鏡折斷,氣憤要求我們要對這件事負起責任。

當下,我沒馬上跟她道歉,只是對她說:『我很好奇我兒打你兒的動機是什麼?他是用什麼東西將你兒的額頭打腫,我先問問孩子深入了解狀況,再回覆您可以嗎』?

她氣憤沒聽見我即時道歉,表示:『你兒是用鉛筆盒打我兒的額頭』。

我拿起小兒的鉛筆盒往自己的額頭敲,怎麼也想像不到,絨布鉛筆盒可以將額頭打到腫起來。

我:『鉛筆盒?我兒的鉛筆盒是絨布恐龍,怎麼可能會打成這樣』?

她:『這個問題要問你兒啊!我怎麼知道鉛筆盒裡裝的是什麼東西』?

我拍了鉛筆盒及裡面所裝的東西,將相片傳給對方:『我先問清楚後,再回覆您可以嗎』?

她非常氣憤掛了電話。

我看著小兒的眼睛,問他這個事件的始末,他矢口否認,我從他的眼神裡,確信他沒做這件事,

但我對這件事的起因與經過感到非常疑惑。

後來,我撥電話給對方家長,告訴她,我沒辦法跟她道歉,因為我兒沒做這件事。

她聽了超生氣,揚言若學校沒給她滿意的交代,她一定要報警處理,叫我想請楚後果。

我回覆會尊重她的決定,並轉述她的作法給小兒聽,要小兒想清楚後果,

當下,小兒仍表示沒打他兒。我決定信任小兒,沒再逼供他。

稍晚,我接到老師來電,要我們隔天一早到校長室處理這件事。

我跟丈夫先說明自己確信小兒沒打對方的判斷方式,然後跟他討論要如何處理這件事。

我們共同再次問小兒:

『到底有沒有打人?要做個敢做敢當的人,有做的話,就要承認,才是最勇敢的人』。

小兒雙眼注視著我們,再次表示自己沒打他。

孩子的爸拿起鉛筆盒模擬敲自己的額頭,看著對方 PO 過來的照片,仔細端倪腫起來的包,我們共同認為這腫包有微擦傷,判斷應該是撞到石頭或是牆壁之類的,但是,為何會說是我兒打的呢?

隔天一早,我們到校長室報到,這是我們有生一來第一次到校長室處理孩子的問題,當下,我覺得孩子的問題,有爸爸和媽媽共同處理,一定沒問題。

一進校長室,看見對方的父母,我們僅是稍微點頭,沒有開口道歉。

校長客套開了場白,希望能緩和衝突氣氛,雙方家長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,但沒有共識,於是我們請兩個孩子也來校長室,讓他們當面講清楚比較客觀,導師也前來說明兩個孩子平常在班上相處的狀況。

兒到校長室仍沒承認他有打人,我:『我相信自己的孩子沒動手,若孩子有出手,依照常理來說,今天應該不敢來上學,但是,他描述這事件時,雙眼都沒有迴避過,所以我們確信他沒動手』。

對方家長聽了很生氣,彼此堅持己見好一段時間,仍沒有達成共識,校長表示要再次仔細將校園裡的錄影帶調出來檢視一番。

離開前,我們跟對方家長點頭聊表禮貌,謝謝他們理性處理,彼此沒有在孩子面前撕破臉做出不好的示範。

當天下午,我們接到學校來電:

『我們看到那孩子自己摔跤的影片了,眼鏡是當下摔跤時碰撞壞的』。

我們開心真相終於大白。

後來,對方家長來電致歉,我:「沒關係,大家都是愛子心切,最重要的是我們彼此都在這事件上,學習到如何處理孩子的問題。』

對方後來買了糖果到學校請小兒吃,希望小兒能放下這個心結,我尊重小兒的決定,沒有阻止他收下這份致歉禮。

慶幸我們信任孩子,理性處理這次事件,沒有因偏見錯誤撕裂親子關係。

父母對孩子的肯定與信任會影響他的自信與人格發展

這事件讓我覺得,孩子在校不能只被強調要學習課本上的知識,其實人際關係和諧更需要學習,戰爭的起源來自人際關係破碎所致。

小兒平常看似問題很多的孩子,但我從他身上得到許多人際關係成長的恩典,觀察出許多衝突不全是由他製造出來。

每個孩子都猶如天使般純善,往往是大人將問題複雜化,然後又將過錯推到孩子身上,情緒勒索傷害了孩子的人格發展,只要觀察敏銳度夠高的人,必然能看懂真相。

分享這篇文章的用意,在於希望能讓更多父母明白,用對方式經營親子關係,勝過於花大筆鈔票給孩子上補習班來的有意義~

親子關係撕裂父母要負全責
戰爭的起源來自人際關係破碎
學校不能只強調課本上的知識
失去創造力的孩子必常期受父母師長情緒勒索

Comments are closed.